友善列印 轉寄友人 回上一頁

青少年專區

青少年非法藥物(毒品)使用之危險因子

公告日期:108-02-14

青少年出現使用非法藥物(毒品)行為之成因極其複雜,非單一原因而能完整詮釋。依據國內外研究指出,常見影響青少年使用非法藥物(毒品)之危險因子如圖一所示,主要包括青少年心理狀態、教育與學習狀況、家庭關係、同儕關係以及社會環境等因素。

(一) 青少年心理狀態 青少年心理狀態
研究指出,青少年初次使用非法藥物(毒品)之動機大多出自於好奇,其次則是受到同儕邀約誘惑時不知如何有效拒絕(周碧瑟,1999)。而使用非法藥物(毒品)之青少年普遍出現相似的人格特質,當其生活中遭遇挫折或感到情緒低落時,藥物濫用之青少年較容易藉由非法藥物的使用達到減輕壓力、尋求刺激或舒緩情緒等目的(李思賢等,2007;林瑞欽,2004)。除此之外,若青少年出現抽菸、喝酒或嚼食檳榔等一般認為不良於健康之行為時,亦較容易進一步出現使用非法藥物的行為(Huang, Lin, Lee, & Guo, 2013)。

(二) 教育與學習狀況 教育與學習狀況
吳齊殷與高英美(2001)針對高中職學生的調查結果發現,青少年可能藉由使用非法藥物(毒品)來逃避自身所面對之課業壓力或學習成就低落的心理壓力。而陳為堅等人(2006)研究則發現,非法藥物(毒品)使用者,不論其性別差異,多數皆曾有翹課或無故不到校的經驗,此研究結果與林瑞欽(2004)相同。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可以得知,使用非法藥物之青少年高危險群在求學生涯中,通常無法從課業上獲取成就感與滿足感,且曾出現翹課或無故不到校之情形。

(三) 家庭關係 家庭關係
家庭是子女模仿與學習及社會化養成的重要場域,當父母親的管教方式不良、經常起爭執衝突或讓子女感受到被忽視等狀況時,青少年較容易出現使用非法藥物(毒品)之行為(吳齊殷等,2001)。而經常與家人出現衝突關係之青少年亦較容易出現使用非法藥物之傾向(林瑞欽,2004)。除此之外,當父母、手足本身有抽菸、喝酒、嚼食檳榔或使用非法藥物(毒品)的行為時,將會增加青少年取得非法藥物(毒品)的可近性,亦較容易導致青少年子女學習仿效,進而強化青少年子女首次使用非法藥物之動機並影響其行為(Hawkins, Catalano, & Miller, 1992)。

(四) 同儕關係 同儕關係
進入青少年階段,同儕對非法藥物(毒品)使用之態度與行為對於青少年之影響相較於父母與家人更具預測力。當同儕出現使用菸、酒、檳榔或非法藥物之行為時,會促使青少年為取得同儕認同而開始出現使用非法藥物之行為增加(Huang, Lin, Lee, & Guo, 2013)。李思賢等人(2009)則指出,近五成四的青少年主要經由同儕管道取得非法藥物,此發現與劉淑芬等人(2006)研究結果一致;青少年階段主要影響青少年非法藥物使用行為之重要他人為同儕,青少年取得非法藥物之主要管道亦常來自於同儕朋友。

(五) 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
研究指出,加入幫派、經常出入KTV、網咖、舞廳等場所之生活型態,與青少年非法藥物(毒品)使用行為呈現顯著相關(周碧瑟,1999)。李思賢等人(2009)研究亦發現,青少年取得非法藥物之管道除經由同儕提供(54.5%)外,其次則主要透過KTV、MTV、PUB、電動玩具店等場所購買(38.1%)。綜上資料顯示,當青少年經常出入特定休閒活動場所時,亦會提高青少年使用非法藥物行為之風險。

資料點閱次數:11622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