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轉寄友人 回上一頁

最新訊息

法務部矯正署邀集社政、衛政及勞政等部門辦理「科學實證毒品處遇研討會」

公告日期:107-12-07

法務部矯正署與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及犯罪研究中心於107年12月7日上午九時在中正大學國際會議廳合辦「科學實證毒品處遇研討會」,以提升矯正機關毒癮戒治處遇之成效。本次會議特別邀請行政院羅政務委員秉成、法務部蔡部長清祥及陳政務次長明堂等人蒞臨指導,蔡部長清祥與黃署長俊棠特別感謝在場與會貴賓踴躍參與,並期許社會各界持續給予矯正機關工作人員及矯正機關收容人支持與鼓勵。


行政院督導推動「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政務委員羅秉成致詞時表示:除了加強查緝毒品製造販賣運輸等犯罪行為外,針對施用毒品成癮者,中央及地方政府持續推動「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積極攜手佈建戒治處遇資源,矯正署推動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的毒品犯處遇模式,並強化與相關社會支持系統的連結,就是希望協助藥癮者順利復歸,穩定工作並健康生活。


蔡部長致詞時指出,毒品防制工作是蔡總統上任以來的重要政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醫學證據顯示,長期施用毒品會對腦部功能造成損傷,使用毒品者經常有其他心理健康、工作、家庭和社會功能受損的多樣化問題,因此戒毒更為不易,如何在監禁機構下修復毒品收容人的各項破損功能及重新打造家庭與社會的正向連結,是矯正機關辦理毒品處遇工作的重要任務。為此,法務部矯正署以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NIDA)所提出之13項治療原則為參考基礎,於107年1月1日正式推動「科學實證之毒品犯處遇模式」之七大面向課程,並將矯正體系與衛政、社政、勞政形成四方連結,聯手為毒品犯復歸社會後之後端社區戒癮治療作好準備,不僅協助毒品犯重新檢視生涯,更強化毒品犯家庭及社會關係之重建,使其在離開矯正機關後仍願意接受社區治療,最終得以脫離毒品之控制。


矯正署黃署長強調,矯正署從科學實證的基礎上規劃毒品犯處遇,從現有的毒品犯評估資料分析,吸毒的原因大多與負面情緒有關,且研究顯示就業與家庭支持都是協助維持戒毒的重要因素,因此安排成癮概念及戒癮策略、家庭及人際關係、職涯發展及財務管理、毒品危害及法律責任、衛生教育與愛滋防治、正確用藥觀念及醫療戒治諮詢,還有戒毒成功人士分享過來人經驗等七大面向整合性處遇課程,藉由專業處遇團隊及個案管理方式,提高收容人戒癮動機,改善人際關係,修復家庭連結,再藉由與勞政、社政與衛政的共同努力,協助毒品收容人復歸社會並持續接受社區治療,達到終身離毒。


矯正署將持續推動「科學實證之毒品犯處遇模式」,依據研討會議及各矯正機關執行情形持續滾動檢討,由矯正機關編制內資深臨床心理師及社會工作師進行分區督導,在未來分三年增補心理師及社工師共199名、毒品處遇個案管理師共46名,以專業處遇提升毒品犯處遇效能,有效結合衛政、社政、勞政及矯政的四方連結,展現政府對毒品犯矯治之具體作為,共同建構綿密的社會安全網。

資料點閱次數:1369
回頁首